中學生物理小常識:遠東最大的天文望遠鏡
發(fā)布者:網上發(fā)布
1989年11月13日,我國科學家自行設計研制安裝的我國最大的天文望遠鏡,在河北省北部興隆縣正式建成投入使用。這臺天文望遠鏡也是遠東地區(qū)最大的望遠鏡。望遠鏡的主鏡直徑為2.16米,筒重26噸,鏡身重92噸,兩根可轉動的軸重44噸。整個鏡總體包括光學、機械驅動、自控、探測等裝置。它可以自動跟蹤星體,測定銀河系天體恒星的活動、星體周圍物質的相互作用。望遠鏡上裝有先進的CCD照相機,它比普通照相機底片要靈敏30倍,還裝有先進的光導纖維攝譜儀,可以同時拍照20顆星體的光譜,測定星體的化學成份、溫度、壓力和速度等。這樣可使望遠鏡的使用效率提高10倍。探測到的星體可以直接在屏幕上顯示,還可以把數(shù)據存儲在磁盤上,用計算機進行各種計算、分析和處理。由于鏡面大,聚光能力強,可以觀測到很暗的星體,相當于在兩萬千米以外一根火柴燃燒的亮度的星,也逃不掉它的“眼睛”。
我國的科學工作者、工程技術人員,在資料缺乏,技術較差的條件下,從1974年開始,歷經15年終于制成了世界先進的大型望遠鏡。使我國天文觀測技術進入世界前列,這是值得中華兒女自豪的。